Yangsy56302的之舞文字魔改系列

常规

下文中,中旋默认按0°角处理。

基础概念

任何冰与火之舞关卡(理论上)都可以对应于一个魔改效果。

文本格式

在拥有多个魔改效果的关卡中,应在屏幕底部添加两行文本装饰作为提示:第一行是正在生效的魔改,第二行则是即将生效的魔改。
这也是该魔改系列被称作文字魔改的原因。
此处使用顺序式表示法举例:
当前魔改效果:"12-X"
后继魔改效果:"XT-X"
另外,在仅包括某单一系列的魔改效果时,顺序式表示法可以使用以下记录方式省略魔改系列标识符:
当前文字魔改效果:12-X
后继文字魔改效果:XT-X
注意,这些文本是提示,而不是魔改效果本体魔改效果本体更像是某种抽象的数学概念。
提示文本不应随着镜头的变化而改变位置或大小,否则将无法起到提示作用。估计短时间内也没人看得懂……
魔改效果更换前会进行倒计时(从 3 到 0 ,含两端):倒计时预计降到 -1 的那一瞬间,就是魔改更换的时刻。
倒计时通常情况下位于行尾全角冒号之前,被半角括号括起,并仅在左括号之前多出一个半角空格:
当前魔改效果:"ML-X"
后继魔改效果 (3):"5-X"

当前魔改效果:"ML-X"
后继魔改效果 (2):"5-X"

当前魔改效果:"ML-X"
后继魔改效果 (1):"5-X"

当前魔改效果:"ML-X"
后继魔改效果 (0):"5-X"

当前魔改效果:"5-X"
后继魔改效果:"2-X"

关键词

在当前魔改可以理解为请稍候,在后继魔改则可以理解为需要更多信息
当前魔改效果:…
后继魔改效果:…
空(None代表无魔改效果
迭代终止(StopIteration可以理解为在这一关结束之前,魔改效果不会更换,你现在可以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谱面上了
当前魔改效果:空
后继魔改效果:迭代终止

函数式表示法

首先来看一个例子
当前魔改效果:"10-X" + "XS-X"
当前关卡:"XS-X"( "10-X"( XS-X ) )

可以看出,
  1. 该表示法可以同时包括关卡信息;
  2. 该表示法中魔改效果的书写顺序与之前所用的表示法相反。
函数式表示法中的倒计时同样位于冒号之前:
当前关卡:"XR-X"( XT-X )
后继关卡 (3):"B-X"( XT-X )

当前关卡:"XR-X"( XT-X )
后继关卡 (2):"B-X"( XT-X )

当前关卡:"XR-X"( XT-X )
后继关卡 (1):"B-X"( XT-X )

当前关卡:"XR-X"( XT-X )
后继关卡 (0):"B-X"( XT-X )

当前关卡:"B-X"( XT-X )
后继关卡:"PA-X"( "12-X"( XT-X ) )
部分关键词在函数式表示法中也有些许差别:
...
目前仅保留请稍候用途:
后继关卡:...
由于未被魔改的片段可以直接使用关卡名称标注而已无用途:
当前关卡:XS-X
迭代终止
照常。
后继关卡:迭代终止

魔改机制

基础

魔改效果可以看作是从谱面片段集合到谱面片段集合的映射—— 这也是函数式表示法的底层原理。
在顺序式表示法中,加号(+)表示组合两个魔改效果,与函数组合类似:
当前魔改效果:"XR-X" + "12-X"
后继魔改效果:"12-X" + "XR-X"

在函数式表示法中,通常直接嵌套表示:
当前关卡:"12-X"( "XR-X"( XC-X ) )
后继关卡:"XR-X"( "12-X"( XC-X ) )

如果确实存在组合魔改的需求,则需要使用函数组合符号():
当前关卡:"12-X""XR-X"( XC-X )
后继关卡:"XR-X""12-X"( XC-X )

进阶

魔改效果的运算顺序与对应的数学运算相同。例如,在顺序式表示法中:
"XR-X" + "12-X"首先使用"XR-X"为直角添加三角形,其次使用"12-X"互换锐角与钝角,因此"XR-X"所添加的三角形由于受到"12-X"的影响不再保持三角形的形态;

然而"12-X" + "XR-X"首先使用"12-X"互换锐角与钝角,其次使用"XR-X"为直角添加三角形,因此"XR-X"所添加的三角形不会受到到"12-X"的影响,保持原样。
而在函数式表示法中,最内侧的魔改效果会首先生效,而最靠左侧的魔改效果会在最后生效。

元机制

魔改效果的起效时间先后顺序并不是生效因果顺序,也不存在直接关系。
在顺序式表示法中,连续且重复的魔改效果可以使用乘号(*)简写。
当前魔改效果:"XS-X" + "XS-X" + "XS-X"
后继魔改效果:"XS-X" * 3
(文本颜色并非强制要求,但为了方便读谱还是尽量加上吧……)
在函数式表示法中,则可以使用函数的幂运算简写:
当前关卡:"XS-X"( "XS-X"( "XS-X"( XS-X ) ) )
后继关卡:"XS-X"3( XS-X )
或者,后继关卡:"XS-X" ^ 3( XS-X )
逆向魔改
逆向魔改(又名逆魔改) ,简单来说,就是反推出魔改效果“生效”前的谱面片段:
逆向魔改生效的前置条件:某个假设中的谱面片段,可以通过使用对应的正向魔改,转为将要被逆向魔改的谱面片段。
即使不满足前置条件,魔改也可以被使用,但效果在条件重新满足前将不会实际发挥作用。
在顺序式表示法中,
逆向魔改通过将减号(-)改为加号(+)来表示。
当前魔改效果:"8+X"
后继魔改效果:"9-X" + "9+X"
(文本颜色并非强制要求,但为了方便读谱还是尽量加上吧……)
该表示法已被弃用,请不要在之后所创作的魔改作品中继续使用。
更通用的逆向魔改表示法为将减号(-)置于开头。
当前魔改效果:-"Novel Feature"
后继魔改效果:-DDLC+!
可以通过正负号来缩写相邻且互逆的魔改。
当前魔改效果:"XC-X" - "XC-X"
后继魔改效果:± "XC-X"
当前魔改效果:- "XC-X" + "XC-X"
后继魔改效果: "XC-X"
文本颜色并非强制要求,但为了方便读谱还是尽量加上吧……)
在函数式表示法中,逆向魔改与重复魔改效果同时通过函数的幂运算进行表示:
当前关卡:-"XS-X"( -"XS-X"( -"XS-X"( XS-X ) ) )
后继关卡:"XS-X"-3( XS-X )
或者,后继关卡:( -"XS-X" )3( XS-X )
逆向魔改所导致的可能性有很多,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没那么直观。